2024中国电池展N型产品掀起颠覆性革命谁将成为电池领航人?
昂扬澎湃的新能源产业中,N型产品的冲刺速度和扩容力,在2023年令人叹为观止。2024年中,哪些公司又会通过产能、市场和创新力等多方面的角力,取得关键时间点的新胜利?
2023年是精彩绝伦的又一个光伏大年。据海关数据整理,2023年1-11月中国电池片(未装在组件内或组装成块的光电池)出口量合计为47.92亿个;电池片出口金额合计为39.56亿美元。全球光伏装机预计有望突破300GW,其中TOPCon走向更加明朗,使用量和未来出货趋势将随着产能的扩大、技术的全线提升等获得更大范围内的认可与青睐。
有数据显示,2023年年底,N型电池的产能规划高达676GW,其中TOPCon技术的电池规划达570GW,占N型电池总产能的84%。
N型产品未来成为霸主的趋势无人可挡,也毋庸置疑。当大量组件厂商如晶科、晶澳、天合、东方日升、一道新能、协鑫、横店东磁、锦州阳光、环晟等公司全面转向N型组件且不断扩产的情况下,与其匹配的上游光伏电池质量管控、优异性、出货、与上下游的共融承载力、对市场技术创新的全面把控和实践、品牌调性的高水准,都将成为制胜的要素。
因此,N型产品各个环节的制造商是否能在这场颠覆性革命中快速进化,助力全球N型大时代的顺利前行,将会成为今后光伏产业加速迭代的重要支撑。
N型TOPCon ,一种基于选择性载流子传输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的太阳能电池技术。电池衬底材料为 N 型硅片,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再沉积掺杂硅薄膜,形成钝化接触结构,有效降低背表面复合,TOPCon 电池开路电压较 PERC 电池提高约 30mV。
相比PE米乐M6 米乐平台RC,TOPCon 电池可最大程度保留和利用此前的电池设备制程,只需增加部分工序就完成了产线升级,可为 PERC 产线拉长设备使用周期,降低投资风险。
由于TOPCon电池片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及长期稳定性的优势,在平价上网背景下,这种符合全新技术潮流的产品大行其道。
据多方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年底TOPCon电池的全年产能预计近800GW,会成为行业渗透率最快的电池产品。TOPCon组件也会成为继过往PERC之后的当代明星产品。
尽管TOPCon价格略高于PERC电池售价,但随着产能和品质的提升,今后TOPCon的溢价可能会略降,加上其具有的诸多优势特性,会受到市场广泛的欢迎。
2023年上半年,PERC的电池量产效率超过23.5%,但TOPCon的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5%以上,目前两者的量产效率距离在进一步增大,TOPCon的优势更加明显。
如果说PERC用了数年时间,完成从初入市场至行业完全接受的状态,那么新进入的TOPCon的全线杀入,风靡行业的时长更短。其在2022年才初步步入规模化量产阶段。但随着晶科能源在N型TOPCon的大举发力,以及重点光伏电池公司快速加入布局之后,量产扩大速度惊人。
不完全统计,2023年,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招标规模约为296GW,其中,n型组件的招标规模超过了133GW,已经占据了全部规模的约45%。如2023年10月17日,大唐集团宣布其2023-2024年度5GW光伏集采招标项目要求全部采用N型产品,华电集团的2023年8.95GW光伏组件集采招标中N型配置占比高达83.2%,国家能源集团的10GW集采招标项目中N型占比高达70%。
N型TOPCon产品有哪些优势呢?第一,其有更低的温度系数。低温度系数和低工作温度,都可以带来发电量增益。其次,N型TOPCon组件的衰减也更低。比如TOPCon的首年衰减率约1%(PERC约2%) 。 第三,该类电池组件也会有更高的双面率,让发电量大幅增加。目前,大量先进生产商的TOPCon产品双面率可达80%甚至更高,较PERC提升10% 。在双面发电应用场景下,N型TOPCon具有1%-1.5% 的发电量增加。
TOPCon电池的生产厂家众多,但是真正可以满足下游组件需求的专业电池生产商却凤毛麟角。
整体来看,N型电池厂商的集中度很高,市场与科技更趋向于选择大型、有品控能力的电池制造厂。去年上半年,前五电池厂家总出货量达到近84.4GW,相比去年上半年增长近49%。同时,去年同期全球前五家N型电池出货为10.5GW;捷泰科技一马当先,上半年N型电池的出货量是6.56GW,占比高达62%,摘得N型电池出货王之称。
为什么全球光伏电池产能及产量很高,但大公司更受宠?首先,电池是一个需要巨量投入的行业。强资金密集度、创新水平高、快速适应产业扩容的节奏、生产运营能力突出的公司,才可能生存下来,也才可能生存得更好。
亮眼的业绩表现、充沛的资金体系保障、融资渠道的多样性,都在国内上市公司钧达股份中体现了出来。这也为旗下的电池专业制造商捷泰科技专注于光伏电池的产销而全面护航。
好的财务表现,一方面证实了捷泰科技这家TOPCon主流厂商在行业快速迭代中的强大出货力。另一方面,钧达股份财务指数的健康程度,也可反向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在今后的TOPCon暴增需求中尽显领军者风姿。
截至去年三季报,捷泰科技母公司钧达股份创造营收143.8亿,净利润16.38亿,总资产198.1亿。其中单季度实现营收49.59亿元,同比增长65.2%,归母净利润6.83亿元,同比增长396.34%,扣非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369.79%。
2023 年 1-9 月,钧达股份(捷泰母公司)的数据显示,企业电池产品出货 19.55GW(P 型 7.34GW,N 型 12.21GW),同比增长 182.75%。2023年钧达股份的全年P型电池出货有望在9GW以上,N型电池出货有望20GW以上。
技术路线上看,捷泰科技采用的是效率更高的LPCVD路线,公司在业内率先米乐 登录入口进行了LPCVD双插的研发和量产,成为首家业内全面导入LP双插的企业。
效率提升上,先后进行了第一代的SE技术和第二代SE技术的开发,引领第一代SE的规模化量产,第二代的SE技术革命由此展开。
TOPCon2.0 产品的升级迭代也在快速推进。公司将 TOPCon 电池量产效率从 25%左右提升至 25.8%。不仅如此,秉持着“预研一代、中试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理念,除了在TOPCon产品量产取得突破之外,公司也在不断进行效率和成本的双线变动:一方面积极改善效率,一方面快速降本,从而保持业内的领先态势。预计2024年公司的TOPCon转换效率会达到26%,在2027年预计会实现27.5%的更高转换效率。
截至2023第四季度,捷泰科技的N型电池量产效率达25.8%以上,对应组件平均功率590-595W;技术预研方面,公司添加优化技术后的 TOPCon 电池实验室测试效率达 26.21%。
尺寸优化上,捷泰也积极探索 TOPCon 电池的大尺寸化,率先推出 210mm 大尺寸 TOPCon 电池。
它是业内为数不多具备 N 型 TOPCon 电池大规模供应能力的专业化电池厂商,为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公司加快新增产能建设速度。
目前捷泰拥有3229台智能化生产设备,70条的全自动智能生产线,三大产业基地多箭齐发: 上饶基地9.5GW产能,滁州产业基地18GW,淮安产业基地26GW。
无论是从智能制造、智能生产还是清洁绿色生产、网络数据安全等,捷泰科技都成为了智能绿色工厂的标杆型企业。
以淮安捷泰产业基地为例,其年产能26GW,日产电池片高达930万片,已经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N型电池产业基地。作为行业效益最高的 N 型电池制造智慧工厂,淮安产业基地采用国际 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并实施全过程智能化的工业安全管控平台, 实现了生产无人化、生产数据可视化、车间管理网络化。通过引入在线检测、在线识别、在线监控等一系列系统,淮安捷泰米乐 登录入口进一步提升了精益管理,优化工艺、提升效率、改善品质。
捷泰科技高管此前也表示, TOPCon技术相较PERC技术而言,工艺流程更为复杂,存在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较为考验电池厂商的技术积累以及对于工艺路线、设备选型和生产成本管控等综合能力。从行业TOPCon电池量产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厂家对于TOPCon产能的爬坡速度不一,这也反映了不同厂家对于TOPCon技术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捷泰科技在去年全年也迅速展开海外市场的布局。至2023年前三季度末,海外销售占比从过去的0提升至4.66%,在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的客户有大幅覆盖。
2024年,预计全球光伏行业市场增速将继续高达20%,延续2023年高增速趋势。预计N型TOPCon组件需求将超过400GW,N型需求增长继续加速挺进。尽管全球电池总产能或将超过1000GW,但先进产能的持续紧缺状态将会延续,类似捷泰科技这样的TOPCon先进产能公司也会再度领跑全行业。
“2024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电池供应链及储能技术博览会”将于2024年4月21-23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龙蟠路88号)举办,展馆面积达到50,000㎡,将重点展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储能技术应用、电池&电芯生产加工设备、电池加工生产设备、电池PACK、新能源智慧工厂、电池材料、光储充及配套设备、充换电及配套设备等全产业链生态闭环,为全球电池、储能产业链制造商及应用端买家群搭建最佳展示、交流与贸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