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米乐官方登录网址
服务咨询热线0530-4441819
网站首页 米乐简介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行业资讯 荣誉资质 在线留言 联系米乐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4-05-19

  大型电池部门负责人就曾公开表示,2023年下半年开始小规模电池生产与验证,2025年开发大型电池,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图1)

  按照全固态电池量产线路图的规划,PRiMX ASB电池能量密度分别在450Wh/kg、900Wh/L左右;材料体系上,采用硫化物路线,正极NCA体系(Ni 94%),新型负极(无负极锂金属);应客户要求,将采用方形电池形式;容量上,做大电芯。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图2)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图2)

  三星SDI目前正在开发的固态电池温域拓展到180-190℃之间,给电池材料留有更多安全空间。同时,电压下降的温度线℃左右。此外,电压区间也相应有所提升。

  此外,三星SDI已经在韩国自行建立全固态电池试验线,配备专用设备(全固态电池专用电极板、电解质工艺设备、电芯组装设备等),干法和湿法搭配应对不同材料。同时,三星SDI将会在韩国本土建立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等国家的依赖。

  与三星SDI大包大揽不同的是,LG化学在自有技术储备的前提下,联合外部力量共同开发。

  关于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规划,以圆柱电池的形式,基于氧化物和硫化物路线,氧化物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28年落地,能量密度将超过750Wh/L,锂金属负极将超过1000Wh/L;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将在2030年左右量产,能量密度超900Wh/L。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图2)

  SKI则更为直接,除了自研,还对外投资美国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硫化物电解质),近期与其签订研发与开发许可、组装线建设和固态电解质供应的协议,以此加速全固态电池的量产。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图2)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图2)

  在面向全固态电池的终极量产产品上,日系、韩系等电池企业及车企,量产时间基本上在2027年及以后。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图2)

  单从规划来看,国内电池企业量产全固态电池的时间会比日韩企业早。但是谁能最早落地、大规模量产,直至与液态电池分庭抗礼,随着宁德时代的加入,应该会有新的答案。

  纵观本土与日韩企业,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异是,后者步伐一致地选择硫化物路线、高镍三元正极、匹配不同负极,前者路线则相对分化且有所调整。

  鉴于我们目前没有国家级的全固态电池路线,主要以重量能量密度为核心目标,2025年350Wh/kg,2030年400Wh/kg,2035年500Wh/kg。

  在能量密度目标的驱动下,国内全固态电池路线众多,电解质以氧化物、聚合物和硫化物为主,正极富锂锰基、三元,负极硅碳、硅氧、锂金属。

  以氧化物路线为例,作为很多固态电池企业的米乐M6 米乐平台起家路线,在经历一番研发、试验过程之后,部分企业发现这种单一路线无法走到全固态程度,所以开始将聚合物与氧化物结合,匹配不同的正负极及其他技术,向全固态靠近。

  硫化物路线中,与卤化物的结合也是部分企业的选择。因为卤化物抗氧化特性非常好,可以适应高压,硫化物适应低电压,把两种材料配合起来可以做成电化学窗口很宽的电池,进一步提升电压。

  宁德时代在转变态度之后,旗帜鲜明地走硫化物路线,并且坚信硫化物将率先突破瓶颈,走向量产,搭配锂金属负极,实现安全与能量密度的双重提升。与日韩企业站在同一赛道,面对大致相当的目标量产时间。

  不同的技术路线,在走向全固态的过程中难易程度存在差异,投入的研发成本与回报比例也不尽相同。

  在整个社会资源分配有限的前提下,是在共同的性能目标下百花齐放、多线并进还是瞄准一种路线共同攻坚?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4年CIBF同期论坛上表示,参照液态锂离子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确立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非常重要。

  在国外选择三元锂电池的时候,国内以比亚迪为首的企业果断切换磷酸铁锂路线,大规模推广应用,迅速占领市场。同样,在日韩企业选择软包和圆柱电池路线,宁德时代借方形电池突围,国内国外市场一把抓。

  面向2027年量产目标,留给电池企业犹疑的时间基本无。路线分化的结果,要么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领域各美其美,要么被淘汰出局。是阻碍还是更多的可能性,目前似乎没有标准答案。

  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明朗之前,产业化是个未知数。至此,液态锂离子电池依旧是主流。

  所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多线并进将成为常态。一方面继续发挥液态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全固态电池领域攻坚。

  欧阳明高表示,就算全固态电池研发出来,2030年产业化,要想替代液态锂离子电池50%市场份额,至少需要二十到三十年。

  借鉴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过程,2016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到1%的时候,全球开始向电动汽车转向。

  但是从0到1,前无模仿者,后有技术、工艺设备、产业链、成本等多重壁垒。为了完成“0”的突破,进而无线”的目标,势必要经历漫长的验证过程。

  目前国内准备量产装车的主要是固液混合的产品,主要思路就是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在不同指标上做平衡。

  以卫蓝给蔚来供应的150kWh半固态电池包为例,单体350Wh/kg,整包260Wh/kg,体积能量密度745Wh/L,从能量密度的指标来看已经远超目前的液态电池产品,所以150kWh电池包较为容易实现,满足蔚来对于长续航的需求。

  同时,该电池包比蔚来100kWh电池包还轻,这对于电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虽然从卫蓝2024CIBF曝光的信息来看,循环次数已经升级至1000次,但依旧是踩线的水平。

  按照液态电池的标准来看,明显这款半固态电池还有提升的空间,但为什么就是能装车?

  因为这款电芯主要场景是换电,循环次数这一指标对于消费者来说敏感度很低。蔚来的核心诉求是长续航,低能耗是附加值,由循环次数增加的电池成本,被蔚来后置。

  而对于卫蓝来说,正极采用超高镍、负极用硅碳复合材料,电解质采用氧化物+聚合物混合方案,沿用湿法工艺的方案,也是在考量蔚来的需求,然后平衡性能、成本、制造等多种因素,最后能进行量产的结果。

  正如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峥所言,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无论是材料、工艺还是装备都是逐步提升和创新的过程,所以选择“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的产业升级技术路径,逐步完成全固态电池产业地图。

  从0到1,不仅需要产品形态上的探索,同样也需要多领域验证其不同指标的优势和落地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宣传较早量产固态电池的企业——高能时代,表示已经完成最大容量2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A样开发,计划2024年年底量产5Ah以内小电芯。首选示范应用领域选在3C,对电芯容量需求低,循环寿命要求不高,价格相对不那么敏感。

2027!谁来打响全固态电池量产第一枪?(图2)

  量产落地到不同领域,由此验证材料的可靠性、各项指标的提升空间、工艺设备的开发与成熟度,再逐渐往其他领域延伸,就是大部分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和打开市场的普遍方式之一。

  无论是从其他领域切入,还是满足现有需求的过渡产品形态,最终的目的都是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

  作为欧盟、日韩、中国、美国的发展战略下一代电池的首选方案,全固态电池对于现有液态锂电池市场的颠覆,不仅是产品,而是整个产业链层面,从电解质、正极、负极、隔膜,再到工艺、设备各个阶段。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 米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530-4441819    传真:0530-4441852    ICP备案:鲁ICP备2023016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