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全球动力电池“半年报”出炉:中国军团领跑日韩厂商求变—米乐官方登录网址
服务咨询热线0530-4441819
网站首页 米乐简介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行业资讯 荣誉资质 在线留言 联系米乐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全球动力电池“半年报”出炉:中国军团领跑日韩厂商求变

发布时间:2025-08-14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交出上半年“答卷”。近日,韩国市场分析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上牌的电动化车辆(含油混、插混、纯电)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合计为504.4GWh,同比增长37.3%。

  从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十强名单来看,亚洲企业依然占据绝对优势,6家中国企业、3家韩国企业及1家日本企业的格局并未改变。只不过,与2024年整体榜单相比,蜂巢能源取代了欣旺达,进入榜单前十。

  从市占率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占率仍在逐步提升,而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和日本松下的市占率继续下滑。具体来看,上半年6家中国企业的市占率合计达到68.9%;而2022~2024年全年,这一比例分别为60.4%、63.5%、67.1%。

  韩国三大电池厂商上半年的市占率合计为16.4%,较去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且三星SDI是十强中惟一出现装车量同比下滑的企业。另外,主要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为特斯拉供应电池的松下,增速同样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能够维持这样的高增速,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贡献较大。今年上半年,全球十强榜单中的6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市占率合计达到68.9%。尤其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上半年分别以37.9%和17.8%的市占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如果加上十强榜单之外的其他中国企业,那么中国动力电池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将超过70%。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稳居榜首,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190.9GWh,同比增长37.9%。不仅极氪、问界、理想、小米等诸多中国车企采购宁德时代的电池,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集团等多家国际车企也在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从近日宁德时代公布的财报来看,上半年其在营收、利润、装车量等经营状况,以及技术创新、全球布局等多个维度均有亮眼表现。其中,营收为1789亿元,同比增长7.3%;净利润为305亿元,同比增长33.3%。同时,宁德时代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正式构建了“A+H”国际资本平台。新产品方面也是动作频频。例如,乘用车领域,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商用车领域,发布了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势底盘。

  与宁德时代不同的是,比亚迪所产电池主要是内供,其装车量上涨,得益于自家电动汽车销量的不断攀升。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电动汽车累计销量约为214.6万辆,同比增长33%。比亚迪精心布局的多品牌战略显现出较好的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十强榜单中,增速最高的是长城系企业蜂巢能源,装车量达到12.9GWh,同比飙升107.7%,也是榜单中惟一实现3位数增长的企业。蜂巢能源脱胎于长城汽车2016年成立的动力电池事业部,主要客户包括长城汽车、吉利、Stellantis集团、零跑以及宝马MINI。

  上半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的爆发式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正扩大与欧洲车企的合作。此前有数据称,蜂巢能源已累计为Stellantis供货12.8万套电池包,为宝马MINI供货11万套。前不久,蜂巢能源新获smart品牌电池项目定点,将在全球范围内向smart供应磷酸铁锂短刀电池。在国内,蜂巢能源为吉利银河E5、长城欧拉闪电猫、百度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型颐驰06等供应短刀电池。

  还有一家值得关注的中国企业是高轩高科,也是十强榜单中增速第二高的企业,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7.9GWh,同比大涨85.2%,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2.6%提升至3.6%。

  当然,中国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增长,最大的支撑还是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以旧换新补贴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

  与中国企业相比,近年来,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全球市占率在逐步下滑,这与其倚重的主要市场及主要客户需求变化有关。韩国三大电池厂商主要依赖欧美市场及欧美主机厂客户,但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欧美电动汽车市场出现明显降温,且越来越多的欧美客户出于降本、分散风险等考虑,选择将部分订单交给中国企业。

  这样一来,韩国电池厂商的业绩自然受到影响,市占率均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LG新能源的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7.2GWh,同比增幅仅为4.4%,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导致其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12.3%降至9.4%;SK On的装车量为19.6GWh,同比增长10.7%;三星SDI的装车量甚至出现了下滑,从去年同期的17.4GWh降至如今的16GWh。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市占率合计为16.4%,而2023年和2024年全年,这一比例分别为23.1%和18.4%。

  从配套的车型来看,LG新能源的电池主要应用于特斯拉、雪佛兰、起亚、大众旗下车型。SNE Research指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旗下车型销量的下滑,导致特斯拉对LG新能源的动力电池使用量同比下降28.9%。好在起亚EV3在全球市场的热销,以及雪佛兰旗下探险者EV、开拓者EV、索罗德EV等车型北美销量的增长,成为推动LG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相比之下,SK On的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现代汽车、起亚、梅赛德斯-奔驰、福特和大众旗下车型。现代IONIQ 5、起亚EV6在改款后销量逐渐回升,再加上大众ID.4和ID.7销量稳定,推动SK On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长。不过,福特F-150闪电销量放缓,导致福特对SK On的动力电池使用量同比下降13.4%。

  三星SDI的主要客户是宝马、奥迪和Rivian。宝马旗下i4、i5、i7和iX等主要电动车型均搭载了三星SDI的电池,其中最畅销的i4销量下滑,导致宝马对三星SDI的动力电池使用量同比下降5%。另外,尽管Rivian旗下的R1S和R1T在美国销量稳定,但新推出的标准续航版本搭载了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电池,这降低了三星SDI在Rivian电池供应中的占比。不过,随着奥迪Q6 e-tron开始销售,奥迪对三星SDI的动力电池使用量同比增长8.8%。

  除了韩国三大电池巨头外,日本电池企业松下的市占率也在下滑。今年上半年,松下以18.8GWh的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六,同比增幅为14.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占率也从去年同期的4.5%降至3.7%。众所周知,松下主要为特斯拉供应电池,而特斯拉今年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持续低迷。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销量为72.08万辆,同比下降13.3%,这给松下带来不小的打击。除了特斯拉外,松下也为丰田、斯巴鲁、马自达等日本车企供应电池,但这些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步伐较慢,短期内无法为松下提供太大助力。

  当前,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日韩厂商,都选择逐鹿海外,寻找新的增长点。不同的是,中国企业瞄准的是欧洲、东南亚等市场,而日韩厂商则聚焦欧洲和北美。

  欧洲和北美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企业在北美发展受限;主机厂林立的欧洲,以及正在积极推动绿色转型的东南亚成为其热门投资地。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正在稳步推进匈牙利工厂、印尼工厂,以及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建设,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其中,匈牙利工厂是宁德时代继德国工厂后在欧洲的第二个生产基地,也是宁德时代最重要的海外工厂之一,一期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届时可为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等多个车企供货,服务范围覆盖欧洲主要市场。此外,宁德时代还布局了电池回收业务,计划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回收体系。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则预计于2026年底开始试生产,规划产能50GWh。在印尼,宁德时代与当地企业合作投资建设镍资源和电池产业链项目。

  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远景动力、欣旺达等中国电池企业同样加速海外建厂。其中,比亚迪在巴西和匈牙利的整车工厂都配套电池组装厂。亿纬锂能的匈牙利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2027年投产,主攻46系列大圆柱电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池,初期主要供应宝马“新世代”车型,远期覆盖欧洲其他车企及储能市场。欣旺达的匈牙利工厂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至于蜂巢能源的泰国工厂,国轩高科的德国工厂和泰国工厂均已投产。远景动力的法国工厂今年6月投产,而其西班牙工厂、英国第二座工厂、匈牙利工厂等正在建设中。

  整体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布局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通过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和本地化运营,逐步构建全球竞争力。

  与中国企业相比,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在欧洲的布局要更早,但其亟需应对当地主机厂供应链日趋多元化的竞争压力。而在美国,以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为契机,韩国电池厂商与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等主机厂合建了多座电池工厂,部分已经投产。松下的电池工厂则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策环境的变化正在影响日韩企业的布局。SNE Research指出,美国“大而美”法案通过,大幅缩减了此前《通胀削减法案》中给予的清洁能源税收优惠,且引入“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规则,限制了与某些国家(尤其是中国)相关的电池和原材料获得税收抵免的资格,这给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带来了深远的连锁反应。对此,韩国电池厂商正采取中长期策略,如增加在北美的本地产能、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以及强化供应链本土化建设。松下也在努力降低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增加原材料本土化采购,并寻求新的原材料来源,以提高电池生产的稳定性。

  另外,美国将于9月底终止实施多年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电动汽车市场预计会受影响。再加上此前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不如预期,部分厂商调整了在美电池投资项目。例如,日媒前不久报道称,因市场前景不明朗,松下决定推迟其美国新建电池工厂的满负荷生产时间节点;远景动力也暂缓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项目;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在密歇根州合作的电池项目面临搁置风险。这反映出企业对市场前景的谨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主流电池厂商来说,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正在变得日趋激烈。随着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动力电池业务受到一定波及,新业务扩张的紧迫性正在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储能成为诸多电池厂商开拓的第二增长曲线,且营收贡献度正逐步提升。

  以蜂巢能源为例,其通过Stellantis、宝马MINI大批量订单,实现了大规模海外出货,积累了大量出海经验,同时加快与多家海外车企及储能等领域的合作步伐。在储能板块,蜂巢能源产品已进入全球30余个国家,累计项目超200个。仅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已获得逾4GWh的储能电池订单,其中50%以上为出口。该公司计划快速提升海外交付占比,预计2025年全年储能电池交付量可达5GWh,2026年达到8GWh。

  宁德时代亦是如此。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系统营收为284亿元,同比下降1.47%;毛利率25.52%,同比增长1.11%。可以看出,宁德时代的储能板块营收较去年有所放缓,但仍维持在高位水平,占公司总营收约16%,且盈利能力稳健增强,已然成为该公司重要的增长极。今年5月,在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上,宁德时代发布了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 Stack。6月,宁德时代举办“储能587技术日”,宣布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正式量产交付。

  宁德时代指出,在各国清洁能源转型目标推动下,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比例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提高、储能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正在谋求港股上市的亿纬锂能在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匈牙利30GWh动力电池工厂及马来西亚38GWh储能电池项目,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据悉,其马来西亚储能项目定位为“覆盖亚洲、辐射全球的多场景锂电池生产基地”。亿纬锂能表示,扩产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日韩厂商自然也不愿错过全球储能市场腾飞的机遇,尤其是在北美。今年5月,LG新能源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首座储能电池工厂投产,规划产能16.5GWh。该公司计划到2026年底,将其北美地区储能电池产能增至30GWh。三星SDI则计划将北美部分动力电池产线转换为储能电池生产,以提高产线利用率。围绕北美市场磷酸铁锂材料供应,SK On近日与韩国电池材料制造商L&F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希望加速进入北美快速增长的储能领域。

  松下近日也表示,今年4~6月,其电池所属的能源部门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7%,达到319亿日元。松下指出,得益于人工智能投资热潮的推动,数据中心用能源存储系统的需求增长“超出预期”,这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本报记者张冬梅《中国汽车报》(2025-08-11 004-005版)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 米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530-4441819    传真:0530-4441852    ICP备案:鲁ICP备2023016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