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禁售中国四大卡车品牌从巅峰到谷底破局之路在哪?
俄罗斯全面禁售中国重汽,东风、一汽、福田四个中国品牌的多款卡车,理由是存在“安全威胁”!
2022年之后,欧美车企因为制裁陆续退出俄罗斯,咱中国品牌确实抓住了机会,就拿卡车来说,福田、重汽、陕汽这些牌子,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不到20%,一路涨到2023年的60%左右,2023年全年出口量超过10万辆,这些数据都是海关总署能查到的。当时俄罗斯街头的物流车、工程车,一半多都是咱中国产的,为啥?性价比高是关键,同款车型比欧洲车便宜30%,比他们本土的卡玛兹耐用性还强点,当地司机用脚投票,订单自然就多了。
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风向变了。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先是在2024年9月发布公告,说要提高进口汽车的环保门槛,2025年7月起执行欧V排放标准。这个标准本身不新鲜,欧洲早就用了,但问题是,俄罗斯本土的主力卡车品牌卡玛兹,当时大部分车型还停留在欧III水平,他们自己的过渡期给到了2026年底,等于给咱中国车设了个更紧的时间表。这就导致,咱们很多原本符合俄罗斯旧标准的车型,一下子不符合新规了,需要重新研发发动机、升级排放系统,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同比暴跌59.2%,俄罗斯成为了咱们汽车出口被打击最大的市场,可以说是一夜之间从巅峰到谷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致命因素就是,关税!2025年1月,俄罗斯把进口卡车的关税从15%上调到35%,还加了个“进口差价税”,就是按车辆在俄售价和进口成本的差额收税,这一下就把咱的价格优势削薄了。举个例子,一辆中国重汽的HOWO卡车,以前到俄罗斯的总成本大概250万卢布,新规后涨到了320万卢布左右,而俄罗斯本土品牌卡玛兹同级别车型定价在300万卢布上下,咱们的价格优势一下子就没了,经销商拿货自然就谨慎了。
更麻烦的是认证规则。2025年3月,俄罗斯要求所有进口车辆必须通过本土实验室的强制认证,以前咱可以通过欧洲或土耳其的实验室做认证,再转口到俄罗斯,现在不行了,必须在俄境内测试,包括零下40度的低温启动、防腐性能这些针对当地气候的项目。这测试周期一下子从原来的3-6个月拉长到了8-12个月,费用也涨了一倍多,有家车企的负责人跟我透露,光送样车去莫斯科的认证中心,来回物流加测试费,一辆车就得花10多万人民币,这对中小经销商来说压力太大了。
那俄罗斯为啥这么干?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本土产业压力是主要原因。卡玛兹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卡车企业,2023年销量同比下降42%,工厂裁员了15%,他们多次向政府请愿,说进口车“冲击本土市场”。俄罗斯政府肯定得保本土就业和产业,所以这些政策说白了就是“扶一把”卡玛兹,给他米乐 登录入口们争取转型时间。另外,俄罗斯也想吸引中国车企去当地建厂,2025年5月,他们推出了“工业本地化计划”,只要在俄本土组装率达到50%以上,就能减免部分关税,还能享受税收优惠,这其实是想把产业链留在当地,带动他们的零部件产业和当地就业。
米乐M6 m6米乐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805%2Fd86b210ej00t0i5420082d000zk00mmp.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咱中国车的质量到底咋样?客观说,以前确实有部分车型是“拿来主义”,直接把国内的车卖到俄罗斯,没针对当地气候做优化。比如俄罗斯冬天冷,路面撒融雪盐多,有些车的底盘防腐没做好,容易生锈;低温下电池、液压系统的可靠性也有提升空间。但这两年企业早就针对性改进了,陕汽2024年推出的X5000车型,专门加了低温预热系统,能在零下35度一键启动,还做了底盘防锈处理,通过了俄罗斯的本土认证,现在已经在那边卖了,这是有认证证书可查的。有第三方机构做过调查,2024年中国卡车在俄罗斯的用户满意度,比2022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可靠性评分已经接近欧洲品牌了。
面米乐M6 m6米乐对这些变化,咱们的车企也在调整。重汽2025年4月宣布在俄罗斯喀山建KD组装厂,一期产能5000辆,主要组装符合欧V标准的车型,这样就能规避部分关税;福田和当地经销商合作,搞“以旧换新”,用旧车折价抵部分车款,2025年二季度销量回升了12%;陕汽则把部分原本要出口俄罗斯的车型,转销到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些中亚国家,那边对排放标准要求没那么严,2025年上半年对中亚出口量涨了65%。
说到底,这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必然会遇到的“成长痛”。你占的市场份额大了,人家肯定会想办法保护本土产业,这在国际贸易里太常见了。关键是咱怎么应对?要么技术上跟上,把排放标准、本地化测试这些门槛变成优势;要么布局本地化生产,把“出口车”变成“本地造”;要么开拓更多市场,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当年日本车进美国,不也被各种标准卡过?最后还是靠技术和本地化站稳了脚。咱中国车企现在遇到的坎儿,熬过去就是护城河。没必要把这种事情和中俄关系挂钩,更不要被一些有心之人带节奏,在网上乱喷乱骂,觉得我说得实在的,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真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落地的凤凰不如鸡?看销声匿迹的玲花,大家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续航最强特斯拉公示:特斯拉ModelYL续航751km,Model3新增830km车型
亚洲杯:日本男篮决胜被轰11-0惜败伊朗 富永启生22分霍金森20+17
“智驭未来 应势图新”,陈文辉、张军扩、李稻葵等解读当下热点,涉及宏观经济、AI、资本市场、稳定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