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豹研究院:2025年消费电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及竞争格局分析
2019年—2023年,消费电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由103.42GWh增长至110.45GWh,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66%。头豹研究院预计2024年—2028年,消费电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由117.23GWh增长至151.42GWh,期间年复合增长率6.61%。
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2019年总出货量达3.365亿部,其中可穿戴耳机占比55.3%,推动整体市场大幅增长。2020年出货量增至4.447亿部,同比增长28.4%,第四季度蓝牙耳机占比高达64.2%,成为市场主要增长动力。2021年出货量进一步攀升至5.336亿部,增幅20.0%,可听戴设备持续领跑,占据近三分之二市场份额。手表类产品因其多功能性和可定制性,逐渐蚕食手环市场。2022年市场经历调整,出货量微降至5.156亿部,同比下降3.3%。尽管如此,手表类产品仍实现9.1%增长,占据28%市场份额。2023年市场重拾增长,同比增长1.7%。智能手表延续增长势头,全年出货量增长8.7%,其中印度和中国在供应和消费两端均处于领先地位。由于新一轮用户更新换代周期到来,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迎来复苏。
全球AR/VR头显市场经历了显著波动。2021年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主要由VR头显驱动。然而,2022年市场逆转,出货量下滑至880万台,2023年进一步收缩至810万台。2024年市场有望因Meta Quest 3和苹果Vision Pro的推出而回暖。
新一代设备在电池设计上权衡能量密度与功率处理,但还需要一定时间提升续航能力。Meta Quest 3采用集成电池,HTC Vive XR Elite结合内置小电池和外部大电池,Apple Vision Pro选择外接电池组。各厂商在热管理方面采取不同策略,以优化性能和用户体验。尽管新款头显可能提振销量,但价格上涨或抑制部分消费需求。高端定价策略可能将VR技术推向企业市场和高端消费群体,影响其普及速度和消费者结构。
2024年,全球市场回暖,科技消费品行业呈现复苏态势。经历两年衰退后,预计今年该行业将重回正增长轨道。PC和智能手机市场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增长,其中第二季度台式机和笔记本出货量同比增长3.4%,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达2.88亿台。笔记本电脑领域受益于换机周期及AI PC新品催化,上半年全球出货量约0.95亿台,同比增长4%。公司笔记本电脑电池产品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48%,第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增长34.5%。2024全年,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同比增长2.8%,出货量达12亿部。PC市场亦有望实现约2%的正增长。AI等技术在智能硬件上的应用推动设备更新换代,有效带动消费类电池需求。
1.2024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呈现显著复苏迹象,预计出货量将增长10.5%,达5.6亿台。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尤为活跃,预计增长率达10%,其中智能手表增幅可达17%。新兴市场,特别是印度的基础手表需求,成为推动增长的主要动力;2.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为AR/VR头戴式设备市场带来新机遇,预计增长44.2%,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40%;3.电子雾化设备市场也保持稳健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11.5%。
全球手机电芯:CR3超61%,行业集中度较高,ATL和比亚迪占据主要份额。
全球PC电芯:CR3超75%,行业集中度超高,ATL和珠海冠宇占据主要份额。
消费电子电池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ATL、三星SDI等日韩企业,该梯队企业入局较早,技术储备和客户资源丰富;第二梯队公司为珠海冠宇、比亚迪等国产领先企业,该梯队企业已经进入多数消费电子品牌供应链;第三梯队有豪鹏科技、力神电池等企业,该梯队部分企业业务重心在动力电池,辅以消费类作为第二增长极,全球份额不超过5%。
以苹果供应链为例。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显示,苹果以20.1%的市场份额和2.346亿台的出货量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三星,占比19.4%,出货量2.266亿台。小米、OPPO和传音分列三至五位。在PC领域,苹果以约2170万台的销量位列全球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第四,其在消费电子市场的多元化实力较强。苹果供应商较为多元化:德赛电池自2021会计年度起成为其手机电池供应商(欣旺达也参与供应),珠海冠宇则于2022会计年度加入供应商行列。珠海冠宇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46亿元,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为3.44亿元,同比增长278.45%,业绩飞速增长,份额上在中国小软包锂离子电池(消费电子电池的主要细分)中跃升第二名;2024年上半年笔记本电脑类锂电池销量同比增长10.51%,手机类锂电池销量增长13.09%。企业进入头部品牌供应链不仅为企业带来业绩增长,还显著提升了其市场地位。
手机应用最早期,用户并不是特别关注整体性能。随着GSM和CDMA开始铺设,手机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明显提升,续航等成为核心购买因素。近年手机等传统消费电子行业走向成熟,行业开始负增长,为了保持产品竞争力,现如今手机厂商将研发重心转向电池技术创新:1.快充技术。例如vivo X100支持120W快充,X100 Pr米乐M6 m6米乐o则实现了100W充电。这些高功率充电方案要求电池具有更高的充电倍率和更好的散热能力;2.电池容量。在保持手机轻薄度的同时增加电池容量成为各厂商的共同目标,从早期3,400mAh到现在普遍采用的米乐M6 m6米乐4,000mAh以上容量。
手机品牌商对电池技术的要求提高,促使其原装电池价格上升。通过对手机的拆解发现,对比iPone 6的3.5美元/块电池,iPone 12 pro电池成本显著增长,达到了7.5美元/块电池。随各大品牌进入电池技术竞争序列,消费电池电池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扩大,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未来随头部厂商全球化布局、负极技术壁垒、自供率提升,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在全球小软包锂离子电池市场中,ATL(隶属于日本TDK公司)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与第二名的差距显著。LG新能源、三星SDI等国际企业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国产替代刻不容缓。目前硅碳负极技术成为提升电池性能竞争洼地,目前手机厂商采用的负极材料中硅含量通常维持在5%~6%,即使如此也能实现超过20%的能量密度提升,同时略微减小电池体积。未来若硅含量提高至20%、30%甚至50%,手机续航能力有望大幅提升。领先手机品牌如小米、荣耀、vivo、一加、真我和摩托罗拉等已开始应用硅碳负极技术,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电池产品。随着国产消费电子电芯厂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将在这轮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电池技术的进一步革新和产业升级。
电池行业正经历显著的垂直整合趋势,企业积极提升电芯及PACK自供率,以优化利润结构并加强产品质量管控。珠海冠宇2023年PACK自供比例达35.44%,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消费类电芯PACK自供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9.84%,同比增长7.87个百分点。欣旺达2021年消费类电芯自供率为30%,目前提升至35%。电芯作为消费类锂电池的核心组件,其质量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和容量,且占总成本比重较高。通过提高自供率,企业不仅能够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性,还能提升工艺品质的可控性。随着行业头部企业电芯/PACK自供率预期突破50%,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交通部暗访天津,发现问题隐患95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1项,突出问题1项
近日,交通运输部检查指导组第十组赴天津滨海新区、蓟州区、东丽区等8个区,采取明察暗访和专家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汛期暑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指导工作,共涉及点位30个,发现问题隐患95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1项,突出问题1项。
空军后勤部采购和资产管理局依据《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暂停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全军范围内所有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的资格。
7月9日下午,一场强对流天气突袭钟祥市柴湖镇,天空上演罕见气象奇观——巨大的雨幡如天幕垂落,为美丽乡村平添一抹壮丽。记者现场目击,浓厚的积雨云下,灰白色雨幕如巨幅丝绦自云端直挂大地,边缘在夕阳余晖中晕染出朦胧光晕。雨幡悬垂于空中,地面却未承其重,形成“空中雨帘”的独特景象。
马坪我们来了啵!#菜市场最靓的仔 #我为家乡代言 #农村大集人间烟火气 #抖出你的家乡 #宣传家乡旅游文化
球迷反映杨瀚森球衣定价250美元不好听,开拓者为中国球迷专调杨瀚森球衣价格,原价250美元调为238美元#热点追踪 #杨瀚森
爱泼斯坦案再掀阴谋论,死亡当晚监控“缺失一分钟”,美司法部长:每晚都少了这一分钟
当地时间8日,世界首富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再次就“爱泼斯坦案”抨击美国总统特朗普,并确认他新成立的政党“美国党”将把曝光“爱泼斯坦案”文件作为优先事项。在此前一天(7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公布了一份关于“爱泼斯坦案”的审查结果备忘录。
据路透社和BBC等多家外媒报道 ,7月7日,胡塞武装以声援巴勒斯坦为由,炸毁了一条挂利比里亚旗帜的散货船“魔法海洋”。
直新闻:7月9日,是特朗普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的关键时点,您怎么看特朗普最近的表现,以及研判关税战未来的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7月8日,随着标志标线施划工作完成,四川省攀枝花市S221线东区凉风坳至炳草岗大桥段大修工程宣告全面完工,较原定工期目标提前7天。相关路段已顺利完工通车该工程起于凉风坳隧道口,途经弄弄沟、大花地等区域,止于炳草岗大桥桥南,全长7.
征收25%关税还不满意,8日在白宫举行的内阁会议上,特朗普再次提到韩国,要将驻韩美军的驻扎经费提高到100亿美元,“保护费”太高,遭双重打击的李在明,有且只有一条路可选。
头豹科技(中文简称“头豹”,英文简称“LeadLeo”)正式成立于2018年,是中国领先的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中国首家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