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需求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新能源车以及储能领域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负极材料的需求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将达到205万吨。从各头部厂家的产能布局来看,头部负极材料企业规划产能总计达445万吨。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份额当前呈现出一种相对分散的态势。
负极材料,则是指电池中构成负极的原料,锂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地制成,关键在于能否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
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碳材料包括:石墨类、石墨烯、无序碳。目前锂离子电池中应用较多的是石墨类负极材料,比如人造石墨、天然石墨。非碳材料中主要包括:硅基负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等。硅基负极材料中可以分为 SiO 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硅基合金负极材料。
“三驾马车”带动锂电爆发式增长。锂离子电池下游需求场景主要为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从全球来看,锂电池出货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
天然石墨是战略性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资源,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化工、电子、军工、航天等多个领域。2020-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2022年,国内天然石墨市场规模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2022年中国天然石墨市场规模约为66.4亿元,同比增长16.67%,石墨类型多为鳞片状晶质石墨,具有易开采、易选等特点,使用价值大,2022年磷片石墨占天然石墨总市场规模比重的85%。
我国石墨开采和加工企业大部分处于“小散弱”的状态,无序开发、掠夺式开发盛行,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不高,我国天然石墨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例如,目前我国的石墨产品纯度只能勉强达到99.95%,更高纯度的产品只能进口。即使较高端的产品如球化石墨,我国产品在品质、性能上也与国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结构的缺陷导致进出口产品的巨大差价。为了摆脱国内的运营困境,中国天然石墨企业近年开始批量采购海外石墨原料,或者直接在海外开采石墨矿产。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分析:
近年来,下游锂电池行业以及终端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负极材料市场需求旺盛,相关领域持续增长,带动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纷纷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72万吨,同比增加97%,预计到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量达223万吨,其中国内出货量达208万吨,相比2021年有近2倍成长空间,CAGR达30%以上。
新能源车以及储能领域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负极材料的需求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将达到205万吨。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份额当前呈现出一种相对分散的态势。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前六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约为79%,然而各企业间的市占率差异并不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贝特瑞以26%的市场份额脱颖而出,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上海杉杉(杉杉股份子公司)、江西紫宸(璞泰来子公司)、中科星城(中科电气子公司)、广东凯金和商太科技,它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6%、11%、9%、9%和8%。这些企业都在负极材料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且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近年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智能手表等新型可穿戴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也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上述产品需要电池产品具有更长的运行时间、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对其容量的需求也在直线升高,将为消费类锂电池市场带来新的增量需求。
报告在总结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m6米乐官网 米乐M6平台入口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